作案人通过电话联系当事人并实施诈骗,所以称为“电信诈骗”。
第一种、作案人冒充电信、公安、银行人员,以电话欠费为由实施诈骗
以受害人家中电话欠巨额话费、身份证被他人冒用、银行账户有漏洞等为幌子实施诈骗。使用“任意显号”软件,掩盖真实号码,在来电显示中虚假显示“110”、“10000”、“95599”、当地公安机关电话等特殊号码,或者使用“00019”打头的国际网络IP电话,让受害人将家中银行卡上的钱重新转账进行升级保护的方式实施诈骗。
这种诈骗的最新手法为:要求当事人在中国银行或者其他银行开设新账户开通网银功能,然后将资金转入该新账户进行所谓的“资金保护”或“账户升级”,后通过电话套取当事人的中国银行电子口令牌密码,通过网银将新账户内资金转走。
当事人凡是遇到对方要求开立账户、转移资金进行所谓的“资金保护”或“账户升级”等都应保持警惕,并立即拨打反诈骗咨询电话或直接向当地公安机关咨询。
第二种、冒充熟人虚构事实进行诈骗
此类案件又称“猜猜我是谁”。即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在电话中让受害人猜猜他是谁,当受害人报出一熟人姓名后予以承认,然后通过受害人手机归属地告知已在受害人所在的行政区域附近县市,有时间明天顺路来拜见一下。第二天再打电话编造因赌博、嫖娼或吸毒等被公安机关查获,或出车祸、生病等事由急需用钱,向受害人借钱实施诈骗。
第三种、虚构家属出事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人及其家属的电话号码后,然后冒充老师、医生等以受害人的家属急病、出车祸需抢救为由实施诈骗。
第四种、以“汽车退税”为由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国家税务局人员,通过手机群发短信或拨打一些私家车主手机、固定电话,准确说出受害人的个人信息或车辆信息,让受害人信以为真,并称其购买的小排量汽车可以享受国家退税政策,但要先向指定账户转入一定数量钱财实施诈骗。
第五种、信用卡消费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方式,告之受害人于什么时间在哪里成功刷卡消费多少钱,或者已经从其信用卡内扣取年费多少钱,让受害人与某某电话联系,然后告之其身份被泄露,帮其转到所谓的公安局,以帮助密码升级或者审查资金为由,骗取受害人将钱转至犯罪分子的账户内。
第六种、以中奖名义进行诈骗
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发送虚假中奖信息,一旦受害人主动联系,则要求支付个人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等实施诈骗。
第七种、发布卡号让人“打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群发器随机发送短信的方式“请把钱打到这个XX银行卡上也行卡号:XXXXXXXXXXXXXX”,受害人如正在银行办理汇款业务或当时确实有转账业务,极易被骗上当,往新账户上转账人民币,后发现上当受骗。
第八种、发布虚假贷款融资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群发虚假的贷款、融资信息,以缴纳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第九种、发布招工、招生信息诈骗
通过手机短信等发布招工、招生、买卖、婚介等虚假信息,以交纳保证金、培训费、手续费、报名费、面试费、服装费等各种费用诈骗。
第十种、发布低价购物信息诈骗
通过手机短信发布电子产品、进口抗癌药物等各类流行物品、高价奢侈品优惠销售的虚假信息,以支付押金、会员费、运输费、贷款等各种费用为名诈骗。
第十一种、购买二手车或超低价格车辆诈骗
骗子一般通过手机短信、报纸发布以超低价格出售高档汽车或二手车、走私汽车的广告。这些虚假信息里提供了汽车价格及联系人的电话,一旦联系,骗子就给出一个银行卡账号,让先汇款付定金再看车,或者以验车前需要交纳一定费用为由,不断提出各种借口,让受害人向账户内汇钱,或者给受害人银行账号,让受害人将车款打入账号。
第十二种、网银升级诈骗
目前,全国最新型的电信诈骗犯罪,是利用“中行E令行卡过期”、网银升级、信用卡升级、网银密码升级等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中国银行网上转账只需输入常规静态密码及E令(中国银行网银客户持有的动态密码显示设备)的动态口令,无需USBKey(硬件数字证书载体)的特点,通过发送“中行E令过期”等虚假短信息,诱骗受害人登录与中国银行官方网址(www.boc.cn)相似的“钓鱼网站”,从而窃取受害人的登录账户和密码口令。一旦得手,犯罪分子迅速通过网上转账将受话人账户内的资金转走。由于中国银行尚未启用网上转账的电话或短信即时提醒、确认服务,一当受害人发现账户资金被盗时往往已错失破案时机,加之多数民众对这种新型的诈骗犯罪手法尚不了解,防范意识和能力很低,极易上当受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该种犯罪手法的诈骗示例
尊敬的网银用户:您申请的中行E令行卡即将过期,请尽快登入www.boczs.com进行升级。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中国银行)
由于诈骗网站大都在境外,接到举报后要关闭该诈骗网站往往需要一定周期,且犯罪分子经常变换域名和IP地址,以逃避打击,因此请广大市民一定提高警惕。中国银行的官方网站为www.boc.cn,其他网址均为假冒。使用中行网银,请直接输入网址www.boc.cn,以防上当,造成钱财损失。如接到类似的诈骗信息,请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向12321举报中心举报,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客服服务中心24小时热线:95566
信用卡24小时专线:4006695566
保卫处
2013-06-07
编辑:bwc
© All Right Reserved .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